最近两年,学术界地震频频,学术抄袭、造假、撤稿等腐败事件频频发生发,其中不乏学术大牛以及知名研究机构。我们整理了2020-2021年媒体曝光和被举报的重大事例,旨在推进研究生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科学道德观,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摒弃学术不端行为,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促进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
学术不端行为也称不正当的研究行为,指学术共同体或成员违反学术准则、损害学术公正的行为。具体表现为:(1)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2)篡改他人学术成果;(3)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4)伪造注释;(5)没有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6)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7)违反正当程序或者放弃学术标准,进行不当学术评价;(8)对学术批评者进行压制、打击或者报复等。
2020年4月初,江苏大学理学院教授戴美凤刊发于Nature杂志旗下知名期刊《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的论文被撤稿,原因是此文大量抄袭匈牙利布达佩斯技术经济大学的一篇于2013年完成的本科毕业论文。
2020年7月,昆明市一位六年级小学生开展的结直肠癌相关研究获得全国大奖,同样引来网友的大范围议论。这篇出自小学生之手的研究报告有着研究生论文一样学术范儿十足的标题:《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它作为云南代表队参赛作品,获得了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然而,研究的复杂性明显超过一位小学生的知识水平,舆论对此报以的显然不会是对“后浪”潜力无穷的称赞,而是认为这是一次由幕后家长作为推手的学术造假行为。经查最终判定其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独立撰写,对该项目奖项予以撤销。
2020年11月19日,天津大学化工专业硕士生吕某将一篇长达123页的实名举报材料发布到网络上。材料称,张裕卿在2011年到2020年间,所做的实验、发表的论文多次造假,并多次帮助其女儿发表论文等。当晚,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即发布通报称张裕卿学术不端行为属实,已被学校解聘。
2020年末,《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刊登的《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一文也迅速刷屏。标题的“很烂”引发极大争议。作者和刊物则解释实为“创新”,因此受到社交媒体广泛关注。
2021年1月20日,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的期刊之一“RSC Advances”发表声明:从期刊上撤回68篇已经发表在该期刊的论文。之后,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正式公布了撤稿清单,通过自查,撤稿数量增加至70篇,所有论文均出自中国,且绝大部分出自知名大学或其附属医院。这些论文全部来自中国学者,有些涉嫌操纵数据,有些论文图片直接拷贝自其它论文。
2021年3月31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1年学术不端行为案件处理决定。此次共通报了七个案例,涉及到华北电力大学、青岛大学、上海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海南医学院等多所高校的教师,处罚原因有数据造假、抄袭剽窃、图片造假、重复发表、署名不实、虚构同行评议意见、论文存在代写代投、擅标他人基金项目号等。
2021年5月13日至22日,美国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学会旗下期刊《生物化学杂志》(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JBC)陆续撤下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医学家曹雪涛名下的12篇论文。根据JBC的撤稿声明,这12篇论文均由作者发起撤回,绝大多数被期刊认为存在一图多用或图像操纵问题。
2021年6月4日到6月9日,Journal of Cellular Physiology,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及Bioscience Reports同时撤回了中国学者72篇文章,主要原因是文章结论不可靠及图片重复使用。包括的单位有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山东大学,青岛大学,吉林大学,南昌大学等。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