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苏楠)12月中旬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学校、社区紧急封闭,居家的教师、驻足宿舍的学生无法进入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为师生之间的科研交流带来诸多困难。机电工程学院快速反应,开拓创新,于2021年12月30日起每天开展一场“抗疫云”学术报告,通过线上方式与学院研究生和本科生开展云端学术交流。希望学院、师生同心协力,以“静”抗疫,用高质量的学术报告共同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汇聚各方力量,“抗疫云”系列学术报告得到了院士等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1月8日下午3:00,报告会第十场邀请到中国科学院院士、力学专家郑晓静教授带来《漫谈力学》,此次报告会得到了校内外广泛关注,共有1298人次观看,点赞量高达2.8万次。
会议伊始,副校长王泉教授代表学校对郑院士的支持表示感谢,郑晓静院士是力学领域非常重要的科学家,各个工程领域的进步都依托于力学的发展。他表示这场报告将是一场令人受益匪浅、受众广泛的通识教育类学术盛宴,相信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坚持学习与科研之下,大家一定会战胜疫情。
郑晓静表示,很高兴能够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为大家带来一场特别的报告。在得到学院的邀请后,她第一时间准备了报告素材,希望通过漫谈的方式跟大家探讨力学研究。郑晓静深入浅出,从力学的历史和特点说起,娓娓道来,引人入胜。她用五个例子生动地展现了力学的重要性,从十二位力学学科出身的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和著名的钱学森大师,到黑障、沙尘暴和极端力学,再到不同防护工具对于新冠疫情防控重要性的分析,表明力学已经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她讲到,在面对复杂的工程问题时,力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学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揭示普适规律推动工程技术不断进步。尤其第五个例子,让身处疫情笼罩下的广大师生又有了更多的见解和更深刻的思考。
郑晓静在最后谈到,任何基础研究的重要进展都推动着工程技术的发展,力学也在一直促进人类科技文明和众多学科的发展,帮助人类完成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对物质世界的追求。如果一位工程师或工程学科的专家学者懂得一些力学知识,他就会与众不同。
这场报告高屋建瓴,深入浅出,为线上观众带来了一场知识饕餮盛宴,赢得了在线师生的热烈反馈。报告共吸引到1298人次观看,除了校内师生,也吸引来自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重庆大学、吉林大学等多位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国家杰青、长江特聘学者、大连理工大学郭旭教授也观看了此次报告,他表示得到了很大的收获,期待下次和郑晓静院士见面时可以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与会师生也表踊跃提问,郑晓静院士一一给予了详细的解答,鼓励大家加强基础学科技能培养,注重锻炼思维能力,敢于质疑、否定和突破,保持积极自信,为科学研究贡献自己的力量。
会议中有学生留言道:“通过郑院士的报告,让我对力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力学是工程科学的基础,是连接理科与工科的桥梁,能够将完美和谐的数学转化为我们的生产力,就像沙尘暴以及防疫问题也都与力学息息相关。非常感谢学院组织的“抗疫云”学术系列报告活动,让我获益匪浅。”
本次“抗疫云”学术系列报告是机电工程学院品牌学术活动“机遇+”报告的线上延伸,在疫情封控期间每日开展,重在持续营造科研氛围,贯彻学术交流日常化,丰富在校封闭学生的日常活动。系列报告由学院六系一所的多位知名教授、学术带头人、年轻教师和优秀博士生共同参与,目前已开展十期,涉及电子制造3D打印、机电耦合、高端装备复合材料、迭代学习控制、电磁悬浮系统、高光谱遥感技术、先进封装技术等多个领域,推动了多领域多维度学术交流,提供给报告教师介绍自己科研工作的平台和机会,为教师之间后续的科研合作奠定基础。
学院积极邀请学院内外师生,开展持续而广泛的宣传。报告也得到了广大学生的关注,在每场结束后的提问互动环节,很多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融入到问题中,并对老师的精彩报告表达感谢。系列报告会不仅扩大了学生的专业视野,也为学生了解学院教师科研工作提供宝贵机会,创新师生之间的交流方式,保持疫情期间的科研联络,为广大师生科研道路的发展带来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