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工程学院电子装备结构设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团队拥有教师49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30人,副教授14人,教育部教指委副主任委员1人。负责陕西省线下一流本科课程(“金课”)1门、陕西省精品资源课程1门,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荣获“陕西省优秀教材”),团队成员支撑建设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其中3个通过专业认证),近年来团队(成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陕西省科技奖励4项,陕西省教学成果奖2项等一批标志性成果,荣获陕西省师德建设示范团队、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团队成员团结奋进、追求进步、业绩突出,多名青年教师成长为大型电子装备结构设计领域中流砥柱。
党建引领,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把握机电所党支部入选陕西省高校党建双创样板支部建设契机,全面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党员和教师教育,培养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道德追求,对标“四个相统一”当好“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抓住课程改革核心环节,要求教师学会“教学、科研、育人三位一体”,注重对学生思想品质、科学素养、工程伦理培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主渠道作用,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同向同行,《电子机械设计》入选学校首批课程思政“十大优秀案例”。团队成员入选陕西省师德标兵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1人,西电最美教师1人,校级师德标兵4人。
凝聚力量,坚持“三个面向”开展科学研究
面向国际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凝聚团队力量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973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经费合计达到1.2亿。依托机电耦合理论与关键技术111基地、复杂系统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拓展国际合作深度和广度,启动“逐日工程”——空间太阳能电站研究,获批空间太阳能电站系统陕西省重点实验室。成果应用于全球最大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我国最大的地基全可动天线—深空探测66米测控天线、我国首部大型星载可展开天线—“天通一号”和主力战机通信-导航-识别系统等重大工程,引领我国电子装备研制行业的技术进步,取得了显著效益。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成长
发挥团队“传帮带”精神,助推青年教师成长。执行青年教师入职后“听课-助教-试讲-考核-整改”的标准流程,严格把好备课、教材处理、课堂讲授、答疑辅导和课后总结每个环节。科研反哺教学,推进教研教改。通过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活动,青年教师科研水平得到锻炼和提升,先后获国家级青年人才、国家级人才、陕西省“特支计划”,陕西省千人计划青年项目、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多名青年教师成长为大型电子装备结构设计领域中流砥柱。
立德树人,推进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团队以“坚守报国初心、践行育人使命”为宗旨,将三全育人理念融入培养方案,建设“机械+思政”特色精品课程。支撑建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和电子封装技术四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实施“大师育人”工程,段宝岩院士为全校本科生作名师导航报告,以切身经历向新生开展科学研究启蒙,打造“开学第一课”“电子机械大视野”等“思政金课”。利用为本科生讲授专业基础课程《电子机械科学与技术导论》开展大国重器“课程思政”。充分发挥“三好三有”导学团队、电子装备机电耦合创新团队作用,培育学风严谨、健康发展的团队文化和精神。组织学生深度参与“中国天眼”等重大科研项目,立报国之志、育创新人才。近年来指导的毕业生包括世界“双一流学科”大学二级学院院长3人、IEEE Fellow 1人、爱思唯尔、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1人、杰青1名、优青2名、全国/中国电子学会/陕西省优博5人次。
在服务社会方面,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多地建设“乡村振兴专家工作站”,提升服务乡村建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