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吉林省白城市的回族同学蔡恒,目前是伟德体育机电工程学院的一名在读博士三年级学生,今年已经是他在西电求学的第九个年头了。大学期间,他一直在寻找着自己人生的方向,在大三的自控课上,他认识了叶俊杰副教授,叶老师对数值模型的深刻见解以及灵活的建模思维深深吸引了他,这在他的心中种下了科研的种子。此后,他将自己泡在图书馆,广泛涉猎各类数理知识相关书籍,本科毕业后,他通过考研如愿成为叶俊杰老师的第一名硕士研究生。读研期间,他在自己选择的复合材料损伤建模方向一直孜孜不倦的进行探索和创新。通过阅读大量文献,他逐渐摸索关于复合材料的建模思想,研一快要结束的时候,他带着自己并不成熟的数值模型参加了在桂林举办的ICCM会议,这次会议上他第一次用生涩的口语完成了口头报告,然而当时并没有过多的人关注他的工作。他并没有因此而灰心,在研二尚未开始的暑假里,他在学校继续深埋于数值模型的研究工作,这其中涉及了大量的复合材料工程,力学和数学的交叉知识。这一年,他没有假期,深夜学到凌晨,有时早上4点起床,又继续沉浸于自己的世界里。在研二的下半学期,他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SCI论文,也因此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国家奖学金。
并不满足于当前工作的他向老师述说了读博的想法,叶俊杰老师告诉他:博士就要开始走一条完全属于自己的路了,而且这条路充满了挫折与孤独。他坚定自己的想法,要将复合材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渴望在该领域获得更多的突破。博士阶段开始,他向老师选择了理论上并不成熟的非连续增强相的复合材料研究,日日夜夜的坚守也终于换来了他在该领域的第一篇顶刊,在武汉的ICCS会议做汇报时,本已准备离场的多位学者被他的研究工作吸引又相继入座,会议结束后,他与研究领域前辈进行了深入探讨,这让他对自己的方向有了更为明确的目标和更坚定的信念。今年他与比利时鲁汶大学的Yentl教授在邮件中就复合材料工艺中存在的孔隙缺陷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Yentl教授很高兴的邀请他进入鲁汶大学的CMG课题组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即将开始人生新征程的他已经将复合材料作为自己未来的主要科研方向。
他对周围师弟们说:“咱们做科研的从第一天进门就应该纯粹一些,别有太多的杂念,”周围人觉得他的科研生活很辛苦,但是他说,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而他的现在的努力就是理想的开始。望着窗外的连绵细雨,他说最喜欢看的电影是《无问西东》,电影里沈光耀打开窗看着外面的滂沱大雨,黑板上的那句话成为了他人生的座右铭,静坐听雨无畏,无问西东求真。